产品详情
随行人员听得一头雾水,主席今日怎样忽然来了这么一出?这诗谁写的?什么意思?
飞机刚落地,毛主席见到山东省的领导,没问寒问暖几句,就直接问:“王尽美的母亲还在吧?”
现场一会儿安静了,两秒钟后,有人赶忙答复:“在,身体还行,当地政府年年都会去看望。”
毛主席点了允许,脸上没什么表情,接着说:“当地上工作多,有时候难免会疏忽一些事。
家里穷,穷到什么程度?他还没满周岁,父亲就逝世了,家里仅有的劳动力没了,母亲和奶奶带着他,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地过活。
八岁那年,地主家要找个陪读,母亲传闻后,鼓起勇气去求地主:“让瑞俊去吧,他聪明,肯学。”
王尽美特别爱惜这个时机,学得比地主家的孩子还快,成果换来的是对方的妒忌和欺压。
这一学,就学了一年多,成果地主家的孩子忽然患病逝世了,王尽美也因而失去了陪读的时机。
他知道,自己要是不读书,这辈子就只能像母亲相同,在地主家低三下四地讨生活。
1919年,五四运动迸发,北京的学生上街,对立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,风潮很快刮到了济南,王尽美也成了的主干。
这时候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垂头苦读的穷学生,而是一个有抱负、有寻求的青年。
1922年,他领导济南铁路工人大停工,工人们第一次联合起来,向资本家争夺权益。
停工继续了整整五天,终究迫使军阀政府退让,容许开释被捕工人,减免苛捐杂税。
回到家后,他没有和母亲多说一句家事,而是吩咐当地党组织:“要继续联合工人,为革命事业拼到底。”
一个人活27年,能做多少事?有人碌碌无能过终身,而王尽美,把27年活成了传奇。
1949年,新中国建立,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说到王尽美:“他是个好啊,你们要把他的遗物整理好,让后人仰视。”
1957年,毛主席观察青岛,特意问询王尽美的母亲,还命令:“有困难送到中心来。”